新闻动态 News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 > bat365app手机版下载 >

食品安全科普需要多主体、多模式、多角度综合发力

2024-01-13 15:17 点击:

  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关乎民生福祉。在“典赞·2022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揭晓的十大辟谣榜中,5条谣言与“吃”有关。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关于“吃”的伪科学谣言像是被安装了“加速器”和“放大器”,使民众困惑不已。今年两会期间,就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加强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科学严谨性,提升谣言整治力度。”为此,光明网聚焦“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

  王蓓: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即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食品科学知识进行普及和传播,让公众容易接受、理解与吸收,并在此过程中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国家科技创新力。通过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食品安全普法教育和科学知识宣讲,有助于政府机构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向公众传递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科学意识,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公众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标准、监测评估与国民营养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严谨性有较大提升。二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不断健全,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发挥了重要基础支撑作用。三是推进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四是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和风险交流,推进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镇,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创新推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食品安全科普工作不断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社会各界也正在积极行动起来,由各级政府积极主导,行业专家主动发声,主流媒体助力宣传,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科普工作新局面将不断成熟和完善,线下、线上联动科普模式也将成为科普工作开展的主流模式。

  然而,从十大科学辟谣榜中5条与“吃”相关我们还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二是人们缺乏对食品相关知识的正确理解,食品安全科普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不可否认的是,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长期存在一些“硬骨头”: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宣传的内容严谨度不够,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问题严重;一些固有的认知误区正在形成科普工作的顽疾;对“新事物”“新概念”的科普宣传不及时,成为困扰消费者的新难题;谣言治理仍待加强,“伪科普”大行其道。

  问:在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方面,国家层面有哪些政策支持?统筹布局是怎样的?

  王蓓:2021年8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与中国科协正式启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的修订工作,从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产业链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与标准三个方面阐述食品安全基本科学知识,《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修订版)》已于2022年8月29日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中发布,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性。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落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整体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四五”规划》(后文简称《规划》)。《规划》对有关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科普的工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在完善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即“四个立足”。一是立足食品安全治理需求,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二是立足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提质增效,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三是立足服务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食品安全标准服务能力;立足履行国际责任,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领域发挥中国作用。

  整体而言,在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层面,我国已经建立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但存在执行力、协同程度、过程监管、信息共享、披露机制等方面存在进一步提高空间。为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的法治化路径,还需要完善以下方面:

  首先,增强社会共治理念。一方面,树立主动监管和日常监管理念;另一方面,重视制度正向激励机制效用。

  其次,加强社会共治主体的相互协同。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下,要从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入手,以建构“政府+关联多主体”协同监管路径为目标,完善监管主体链式关系和社会信用系统,推进全过程监管、压力传递、多元善治局面的形成。其一,转变监管方式;其二,构建共治各方主体信息共享机制;其三,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渠道。

  然后,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法律责任。严格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全链条、全覆盖执法监管,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第一责任并诚信守法经营,坚决守住兜牢食品安全底线。

  一是重视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价。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价,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的应有之义。有学者借助网络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绩效指标体系,颇具参考意义。

  二是严格落实企业食品安全责任。要以“零容忍”和“重典治乱”为执法理念,严格食品安全执法,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严惩食品安全违法企业和责任人员,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成本。

  三是严格食品安全监管问责。完善行政考核机制,严格落实食品监管责任制,健全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和惩罚性赔偿制度。

  问:在人们关注的话题中,食品添加剂、酱油“双标”、预制菜等话题可谓是讨论的热点,它们的安全性究竟如何,您对消费者有哪些切实建议?

  王蓓:2023年1月6日,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2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来自食品界的院士及专家学者对预制菜、食品添加剂、“土坑酸菜”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权威地科学解读。

  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提出,食品添加剂不等于非法添加物,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关于酱油“双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提出,各国标准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炒作“双标”既不合理,也无意义。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框架、制定原则、管控对象与国际基本一致,并根据我国国情调整确定各项标准,能够有效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按照标准生产的产品,不论添加还是不添加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

  而所谓预制菜,就是对食品原料预先进行半加工,然后包装以及冷冻保存,消费者购买后经过简单烹饪,就可以上桌食用的菜品。预制菜是否卫生,安不安全,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有关预制菜面临的安全隐患,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清杰曾表示,首先要考虑加工过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包括原材料的新鲜程度、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添加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运输过程中冷链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也至关重要。相关部门也关注到了预制菜的安全问题。2020年8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调整食品经营项目的修订内容中,增加了简单制售分类、增加半成品制售项目等;针对简单制售类项目风险相对较低的特点,进一步细化食品经营项目类别,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品牌企业通常有相对更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较强的安全检测能力,产品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王蓓:以往食品安全科普工作中,时常会暴露出科普手段相对单一、内容形式呆板枯燥、缺乏互动趣味性、科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吸引公众广泛参与。而如今日趋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运营方式为科普工作模式打开了新的思路。在国务院食安办的指导下,多年来中国科协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途径,开展了系列面向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科学普及活动,将食品安全科普服务百姓美好生活落到实处,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互联网是一切言论的加速器,对食品安全科普同样具有双刃剑性质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进步,泛知识类科普短视频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内容之一,但发展泛知识类短视频进行食品科普具有优势的同时,也的确伴随着风险。

  首先,它具有以下优势:传播形式优势。泛知识类科普短视频以视觉为纽带,让人们从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中解脱出来,使原本严肃、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现实,能使人们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获取知识和技能。

  解释内容优势。科普视频以其直观、具象的表达方式较好地解释抽象晦涩的科学原理。

  互动交流优势。短视频平台把“内容接受者”与“传播者”合二为一的做法极大促进了科普短视频的裂变式传播。

  同时,也为食品科普带来了几点挑战:视频内容亟待规范。视频内容信息混杂,准确性与专业性得不到保障,而人们对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有限,有可能会导致人们陷入认知错误,进而引发恐慌等社会问题。

  知识体系难以建立。食品科学知识具有的多综合学科知识的特点对受众的科学知识储备有一定要求。

  表达过分娱乐化。“打着科普旗号制作娱乐视频”的情况屡见不鲜,视频作者为提高作品的点击率盲目迎合大众的喜好,在选题上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内容制作趋于肤浅庸俗,精品作品越来越少。

  谣言传播成“重灾区”。 在互联网的“滚雪球效应”之下,“新事物”“新概念”的科普宣传若不及时,很可能致使“伪科普”大行其道,成为困扰消费者的新难题。

  而数字时代的浪潮已然来临,顺应媒介特点、合理利用互联网的社交化和视频化趋势,对食品安全科普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契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第一,形成高效完善的信息发布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可鼓励科研单位、科研工作者或科学协会等开设相应的科普短视频账号,通过邀请业界的权威专家入驻,有计划地产出系统性、专业化生产食品安全科普内容,再由各地各级主流媒体进行发布宣传,构建一个由政府监管部门主导、专家学者指引、人们参与的食品安全知识科普系统。第二,紧跟新闻热点与社会事件,不回避、不失语。及时回应行业和民众关切,对“新事物”、“ 新概念”进行权威科普,尽量避免“谣言先行、辟谣跑断腿”的被动局面。第三,营造个性化风格特点,注重科普内容通俗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平衡。例如,可以将食品检测方法制作成系列科普短视频,循序渐进、由易向难讲解食品检验的科学原理,还可以从中引申出食品选购、保藏等相关知识,编制出一个连续、立体的食品安全知识网络,能够更好达到食品安全科普效果。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