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 > bat365app手机版下载 >

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⑱ 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 朱传纲

2024-01-13 15:17 点击: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中央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来,目前大家对教育评价中的突出问题都有共识,都支持“破五唯”,现在的关键在于“立什么”“如何立”。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评价改革是激发教育活力的动力源,如何在边破边立,建立符合不同学段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是我们当前着力思考的课题。

  当前,学校普遍反映,师德考核评价偏“软”,硬性要求不够,可操作性不强,成为很多校长和教师的困惑。师德考核优秀,“优”在哪里?评价的具体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以领导、学生、同行模糊评议为主。师德评价评什么?从教师个人角度看,师德表现体现教师的思政政治、社会公德、对学生责任心和包容、道德情操等方面。从学校角度看,在模糊评价的基础上,需要完善日常教师行为规范的考核机制。从队伍建设角度看,师德评价要贯穿于教师资格、入职招聘、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退出等教师职业发展的全过程。

  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对不同学段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评价导向,其核心就是突出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一方面,评价教师上课问题,作为教师就要干好教书的本职工作,前期,一些地方存在“教师千方百计评高级”“评上高级千方百计不上课”的问题,就是岗位管理考核不严不实的问题,去年我省进行了全面摸底,从摸底情况看不很乐观。另一方面,评价教师上的好不好的问题,一些教师将心思放在拿证书、写论文、评奖励上,教学上下的功夫少,课堂上站不住,在评价时因为有证书、有荣誉评价较好,这是导向偏了。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在中小学增设正高级岗位1.4万个,乡村教师从教达到一定年限申报职称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专门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设置高级职称等。虽然这些政策在全国都属领先,但在落实上还有不少困难。一方面,中小学职称评价标注执行多年,亟需按照中央教育评价改革精神进行调整,学校推荐过程中,学校明确一篇论文加几分,一个证书加几分,等等,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教师对完善学校层面职称推荐办法提出较多质疑。另一方面,岗位聘用管理不到位,导致教师职称“能上不能下”,许多教师聘上高级之后就不上课、少上课的问题突出,教师职业发展的活力不足。今年,我省将完善中小学、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指导意见,修订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教师发展的职称评价制度。

  目前看,在没有财政增量投入的情况下,中小学从教师“口袋”里拿出一部分进行绩效再分配,教师有意见,学校难操作;部分市属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成为“盲点”,大部分市属高等职业院校仍按照“人头费”方式核发教师工资,绩效工资随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一并由财政直接发放到教师个人,学校办学自主权没有落实,难以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教师“吃大锅饭”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出现了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解决绩效分配的问题,逐步扩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做大“活”的部分,增加绩效工资总量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建立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绩效分配考核办法,绩效如何分配?就是聚焦我们评价改革突出的师德师风、教学实绩贡献、学生一线工作、科研成果转化等内容,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

  教师评价的“立”,需要外部系统的支持。教育体系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尤其是涉及教师的职称、绩效分配等评价改革,涉及多部门,需要加强部门的协同推进,教师评价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要“破”,更要“立”,需要教育系统内部的改革创新,也需要社会评价的系统性变革以及全社会的参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