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式冲锋枪的切削机匣和AK-47是否一样?
2.QBZ-191 系列步枪最经典的点评文章之一 /// 切磋琢磨 191 ( 新步枪 ) ,剑拔沉埋便倚天
3.中国新型 QJB-201 型 5.8mm 班用机枪的揭秘文章 /// 全网对新一代班用机枪最最全最爆的解读文章,没有之一
4. 对美国枪挂式榴弹发射器的深度研究 /// 中国枪挂榴弹发射器论证的必参资料
5.可控离子处理技术(PIP)助力 QBZ191 步枪益寿延年、永不生锈
56 式冲锋枪在属性上是冲锋枪吗?不是的,由于定型时 AK-47 在战术使用和使命与冲锋枪相近,突击步枪的概念还未成熟,所以定型时被称为 56 式冲锋枪 。现今,突击步枪的概念已被国际所接受,56 式冲锋枪的名称逐渐被 56 式突击步枪 所代替。56 式与 AK-47 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其中机匣构件的外部看不出太大差异。
AK-47 于 1947 年定型,1949 年装备部队。AK-47 在列装初期,生产问题比较突出,机加效率长期制约枪械的生产速度,在 1952 年时,把机匣的生产方案改为锻压后机加,这种通过铣削成型的机匣比较重,工艺性差,成本高,效率低,材料浪费严重,但是机匣结构结实、抗糟、耐操,很多深度爱好者都喜欢这样的皮实货,但小编还是喜欢冲压版。对于这种结构的机匣,从外部看,少了铆钉和点焊烧疤,总体显得比较规整,但内部结构如何呢?很多人都没有见过。
昨日给朋友分享一套数模,在电脑里疯狂搜索文件,找到了 AK-47 切削机匣版(按照枪炮世界的介绍,属于第三版)的文件。今天,我们将这个机匣的内部结构分享给大家,当然,对这个机匣结构特征的准确性并没有按照图纸校核,
在很多文献上都说切削式机匣是整块钢材切削成型,实际中并不是这样,而是采用先压铸再切削的技术路径,对于具体成型的流程,不是今天文章所关心的,所以,在此不再多言。
对比上述机匣,外观具有显然的区别。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铣削机匣更坚固并且不会弯曲,但成本更昂贵。从美学上讲,铣削机匣外观规整,总体造型显得赏心悦目,大多数人会很欣赏它。从纯粹的实用角度来看,铣削机匣本质上更结实、很抗糟、特耐操,但是不是最好的?答案并不确定。
很多人都在疑问,切削版的机匣和枪管是怎么结合的?小编电脑的数模是螺纹结合,在枪管上有拧紧限位台阶,当枪管与机匣拧紧结合后限位台阶与机匣贴合。这样的结合方案,加大了闭锁间隙的控制,要求机匣在生产时必须确保闭锁面到机匣端面的尺寸,同时也要控制枪管尾端到限位台阶尺寸,防止两者在装配后闭锁间隙超出尺寸范围。
由于机匣在加工旋切闭锁面时,无法加工枪机导转启动面,在工艺中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枪机导转启动面设计在专用零件上,在枪管与机匣装配前,先将枪机启动器与机匣结合,两者之间用铆钉铆接。结构状态如上图,图中蓝色的构件为枪机导转启动器。
从机匣左右两侧来看,对称度较高,存在的差异是右侧有快慢机定位弧槽和快慢机轴孔摩擦凸起。在底部斜面上有凸出 1.5mm 的护圈铆接台阶,两侧发射机孔大小有所不同。
在低端特征,从左往右依次是减重槽、弹匣孔、护圈安装台阶、扳机孔、护圈后铆钉孔,握把座安装孔、枪托板安装孔(最右两个)。能从弹匣孔看到凸出的抛壳挺。
从机匣的内部结构来看,内部结构特征很多,但这些特征放在现代,分分秒被解决,但是要回到没有数字化控制技术的过去,还真不好加工。最为典型的是枪管接口和闭锁面的加工。从所有特征来看,加工工艺流程较长,并且需要多次装夹,这无形中加大了造废的可能,这些结构特征,没有专用工装,根本无法控制质量。从 AK 的历史文献来看,这个机匣的结构属于 AK-47 的轻型版本。
为了确保枪托在近距格斗中牢固性,通过上下两个安装板与机匣上的安装孔组合的结合方式,在上下两个安装板出装入木螺钉,限制枪托的退出。上安装板是固联在机匣的,下安装板通过两个铆钉固定在机匣。
从上图可以看出,为了给机匣减重,在前端两侧的外部挖了个大槽子,在机匣上的枪管孔下方,切除部分材料,形成槽形空腔,为了防止外部凹坑,又用金属板封堵,前方的通条从前往后,直通空槽形空腔内。表尺座和枪管配合后用横销固定,和机匣之间没有结合关系。
从上述结构特征和零件关系来看,结合方式与 AKM 有较大差异,AK-47 的版本迭代并不是简单的工艺转换,还有结构的革新。对于中国 56 式冲锋枪的切削机匣和 AK-47 切削版的机匣在内部细节方面,是否相同或是存在哪些差异,小编当前没有样枪,不知道,所以需要大家讨论。期待爱好者广泛参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