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 > beat365官方最新版 >

文化南皮 老物件儿的记忆之:传统织布机

2024-02-02 09:41 点击: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留传下来了很多的老物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老物件都渐渐地消失不见了,有的烂了当柴烧了,有的翻盖新房子废弃了。这些浸透着先人们心血的老物件,每一件都有故事。

  今天开始,小编陆续给大家分享一些传统老物件,能认全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在广大农村,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从头到脚的穿着,包括衣袜鞋帽,所有布料都是各家女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在织布机上一梭梭地编织出来的。手工织布对那个时代的劳动妇女而言,是维持全家人生计的一项最基本技能,是必须要掌握的。

  手工织布机诞生在哪个年代,已经无从查考,但从人们熟悉的用作启蒙教材的《三字经》中,就可以大约估计出它的历史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明至迟在孟子生活的时代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这种手工织布机,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手工织布机的构造,看似简单,四只木头立柱支撑着机架。但细究起来,是颇为复杂的。包括机身、踏板、座板、机杼、缯、线轴、卷布轴、梭子等不下十几个部件。它的工作原理是,把经线经过若干道工序,安放在织布机上,然后用织布梭子把纬线编织进经线,这就要求织布的人,手脚灵活、配合默契。

  宽敞空旷的院子里,一挂挂染好的彩线舒展开,五颜六色,色彩缤纷,像一道道彩练在人们视野里展现,形成一道靓丽的独特风景线。织出的花色好看与否,全靠织布人的技术水平了。

  织布机前的母亲,俨然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琴师,无论是坐姿还是神情,舒张有致,韵致优雅,节奏明快,律动整齐,“唧唧复唧唧”,与木兰辞描绘得情景别无二致。织布机前的母亲,大有民间舞蹈家的风范。双叉轻踏左右踏板,双手有序推杼穿梭,或上或下,时左时右,翩跹跃动,煞是好看。

  织布机前的母亲,更像是技艺精湛的丹青大家,画笔就是那些在经线中逡巡的梭子,画布则是那些律动着的经线和纬线,在熟练地动作中,布匹在母亲手下延伸。就在这机杼的韵律声中,织走了困苦和艰辛,织来了幸福和安康,这种悠美和谐,永远难忘......

  每一架织布机都曾经给全家人带来温暖,如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留在人们大脑深处的印痕是擦抹不掉的,想起它,往事如烟,历历在目。

  一架古朴温暖的纺车,纺轮在时光里轻轻地旋转,古老的民歌穿透岁月轻声哼唱,如母亲的唠叨,不进热泪盈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